中国饮食网 - 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预防胃癌 需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N.biz | 商业搜索

预防胃癌 需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信息来源:zgysw.com   时间: 2025-06-24  浏览次数:112

  核心

  提示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均占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其中胃癌48万,排名第三;2020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为300万,其中胃癌37万,依然排名第三。胃癌患者中,超过七成就诊时便处于进展期或晚期,预后不乐观。胃癌因此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让自己不得胃癌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胃癌的发生过程十分复杂,是危险因素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亚太地区癌症预防杂志》2018年就刊文指出,已发现52种因素可诱发胃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寿儒告诉记者,预防胃癌主要应从以下几类因素抓起:

   控盐: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都将盐列为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量食用盐会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导致萎缩性胃炎、细胞异常增生,为胃癌的发生提供基础。英国一项研究显示,24%的胃癌病例与每天食盐摄入超过6克有关。此外,过量摄入红肉以及腌制肉、加工肉等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也是导致胃癌的一大原因。

  别吃得太热太快:还有一些人饮食不规律,吃得过热、过快,都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建议注重三餐营养搭配,少吃剩菜剩饭、腌制及烧烤油炸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用胡椒、醋等代替食盐调味。

  戒烟戒酒: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称,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对胃有不可逆转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35~69岁的男性中,归因于吸烟的胃癌死亡人数比例为18%。

  酗酒是导致胃癌的另一元凶。研究显示,每天摄入酒精超过50克,患胃癌风险增加24%。因此,有吸烟酗酒习惯的人要尽早戒除,同时避免熬夜,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应学会自我调整,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防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人类胃癌Ⅰ类致癌物,在长期感染下可使正常组织发生癌变,具体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研究显示,其感染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增加80%。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约为58%,很多胃癌的发病者都有感染史。人们聚在同一个餐桌前,夹着同一盘子里的食物,只要有一人感染,就可能传染给他人。建议养成分餐习惯,不管是在家中用餐还是在外聚餐,都要使用公勺、公筷;每年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有感染应及时进行杀菌治疗。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良性病变,也可诱发胃癌。有胃息肉、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及时治疗可避免发展成恶性肿瘤。

  警惕遗传因素和家族史:胃癌是带有遗传性的疾病,研究表明,约10%的胃癌出现家族聚集性,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10倍,尤其是直系亲属有胃癌史的人,一定要注重早期筛查。建议每2~5年做一次胃镜,特别是45岁以后。

  年长男性要格外注意: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胃癌。除了高龄老年人群外,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也比其他年龄段高。2021年8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一项对全球48个国家1998~2018年胃癌发病情况的统计显示,40岁以下患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高发地区在东亚,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李强说,年轻胃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并且忍受力较强,容易延误诊治,就诊时多属于晚期。很多年轻人医疗保健意识较差,再加上常规体检中不包括胃镜,致使早期筛查不到位。

  高风险人群 建议定期查胃镜

  “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没什么症状,也可能表现出食欲下降、反酸、胃胀、消化不良、乏力等。”陕西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李强说,若未引起重视,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如果肿瘤位于幽门部,上述症状更加明显,会经常性打嗝、呕吐出宿食和胃液,也可能出现上腹部无规律、反复性逐渐加重的疼痛。晚期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小腹上有肿大的淋巴结,呕血、贫血、大便发黑、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胃穿孔、黄疸等情况。目前,诊断胃癌仍以胃镜下病理活检为“金标准”,CT、磁共振、PET/CT等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胃镜检查是将带摄像头的管子从口腔伸入胃部,以观察胃的形态,胃黏膜的色泽,是否有隆起、溃疡、占位性病变等,同时还可以抓取组织,通过病理化验确诊是否为胃癌。尽管各种高端医疗设备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消化道造影检查仍有其特殊价值,未被完全取代。它可以发现病变形态,操作简便、花费低,但对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存在局限性。

  CT诊断可以弥补上述局限,并且对于进展期胃癌,CT可进一步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如胰腺、肝脏及腹主动脉)间的关联程度。磁共振可以检查是否有肝转移,PET/CT则是在确定肿瘤是否复发或者远处转移方面有着绝对优势。此外,大便潜血,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等血清学检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等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筛查中也被广泛应用。

  很多人一提到胃镜、CT等检查就心生畏惧,这也是胃癌早期筛查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不少患者因此耽误了治疗。事实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胃镜等检查已经有了很多改良。对传统胃镜检查有所畏惧的患者,可以选择无痛胃镜,不要因为害怕“受苦”而拒绝检查,尤其是胃癌高危人群,更要尽早检查,不可“因噎废食”。据《生命时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