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据韩国媒体报道,因为饮食文化的不同,韩国运动员埋怨北京奥运村的一些食物不能让他们满意,甚至不如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有的选手称过于油腻,所以选择避开蔬菜和肉。这一说法缺乏实质性,其实,冬奥会有为韩国队准备了韩国特色菜,例如:烤肉,年糕等。韩媒还声称,接下来会空运泡菜解决韩国选手的饮食问题。这一做法,让北京冬奥后勤保障部门心寒。曾听说常吃腌制食物的人自身也会变得腌制,且味觉下降,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其他国家的选手也常在社交媒体上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北京冬奥会管委会提供的美食,表示中国的美食让人着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是韩国选手为自己失去200米短道速滑冠军而寻找的借口,失去了奥林匹克精神,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当美国队看到这一消息后,直接表示弃权,甚至退赛。将冬奥会视为儿戏,对自己不负责,对其他国家选手不负责。作为运动员应该拿出体育精神,用成绩说话。不能因为拿不到成绩,
而不是抱怨食物不可口,应当学会感恩。所以,某些国家选手的个别抱怨,并不能代表整体,也不能代表,中国奥运村饮食供应水平。
任何一场大型运动,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这样足矣。
当广大网民看到这一消息时,表示不解和愤恨。网民只能说:“猪吃不了细糠,人脏化不了干净冰”。“韩国人除了泡菜也没什么可吃的”。“咱们的冰就是太干净了,容不下一星半点的脏东西”。
在饮食方面,北京冬奥后勤保障部门对待各国选手一定是一碗水端平的,不会刻意去偏袒谁。作为参与者,应当尊重举办方提供的环境,不应抱怨平台,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竞技体育,应该拿出成绩说话!
日本网友说,韩国选手在奥运会历史上只有对4次国际比赛的饮食有过赞扬,剩下都是批评难吃,而这四次的举办地地点是汉城,平昌,仁川,釜山。
目前来说,奥运会早已不单单是国家之间体育能力的比拼,对于主办方而言更加是一次展现综合国力,进行文化输出的一个好机会。
拿出各类菜品来并不是浪费,而是对外国人太好了。反而能够体现出今天中国的强大。从侧面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好客的精神。
对于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抱怨态度,我们作为主办方,应当采取包容的态度,选择性地接受批评和建议。做好自己,不断地完善后勤保障,尽力而为地做到让各方运动员满意,让各方运动员感受到家的味道。而在体育竞技场上,我们要做到分秒必争,不畏困难,彰显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