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Introduction
“趁热吃”、“趁热喝”……不少人生活中都有这种习惯,殊不知食管癌还专门盯着喜欢“趁热”的人。食管癌,虽然没有胃癌、肺癌、肝癌出名,但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一半,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而饮食过热造成的慢性灼伤,正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饮,被列为IIA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6年6月15日《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将非常热(高于65℃)的饮品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
这项研究报告发现,在中国、土耳其及南美洲国家地区的人们通常习惯饮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风险也随之提升。
当然,有一点需要明确,并不是说吃得烫就会得癌,而是吃烫的多了会增加致癌风险。
二附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建辉解释,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当口腔感觉到很烫时,温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经常吃烫食的人,口腔已经习惯了高温。在食物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实际损伤已经存在。在接触到65℃以上的热食、热饮时,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受伤了,组织细胞便开始新生。但如果经常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会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增加食道癌变的风险。
这些坏习惯,赶紧改!
1
无辣不欢
辣条、辣椒、辣酱很多人都爱吃,但是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从而使黏膜炎症和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所以长期反复的辛辣刺激,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2
爱吃烫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可能是“烫”出来的。比如,我国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人们爱喝“功夫茶”,也是趁热饮用的;而移居到新加坡的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热饮的习惯。这些地区人的食管癌发病率就高于不喝热茶的地区。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二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弘英介绍,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3
爱吃腌制食品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当地人亚硝酸胺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亚硝酸胺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腌制品、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物、隔夜饭菜等食物中。长期食用亚硝酸胺含量高的食物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
4
喜吃夜宵
研究显示,进食到睡眠的间隔时间太短会增加胃酸返流发生的几率。而胃酸返流不仅会带来“烧心”的不适感觉,而且也会损伤食管。食管黏膜如果长期处于胃酸的刺激下,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进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警惕食管癌的5个信号!
1. 吃东西时感觉前胸有闷胀的感觉。
2. 进食时烧灼感。在咽食物时感到心口窝有烧灼感、针刺疼样的感觉。
3. 进食时异物感。近一段时间在吞咽食物后总是感觉有食物残渣贴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4. 进食时停滞感。在咽食物时感到食物下行缓慢,不如以前畅快,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有时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5. 进食时摩擦感。在吞咽食物时总是感到食物咽不干净。
6招,防治食管癌!
1. 吃全谷食物
挪威科学家研究发现,吃全谷物食物可降患食管癌风险。与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少的人相比,全谷物食物吃得最多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大约低45%。常见的粗粮,如燕麦、小米、大黄米、黑米、全麦、高粱、绿豆、红豆等其实都是非常好的粗粮。
2. 吃饭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对食道的保护很重要。可以给自己一个计划,比如努力做到每次早餐20分钟、每次午餐30分钟、每次晚餐40分钟的时间。
3. 每天吃点新鲜蔬果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新鲜蔬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抑制亚硝胺合成的作用,绿色蔬菜中丰富的叶绿素有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吸收的作用。大蒜、大葱、洋葱中的有机硫化物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作用。
4. 戒烟酒
烟酒是食管癌的第一致病因素,而既吸烟又嗜酒者的发病危险性比单纯吸烟或嗜酒者的危险性高出数十倍。
5. 少吃过烫的食物
少吃颜色鲜艳的熟食制品、腌泡菜,发霉霉变食物、过辣过烫的食物等。不要常吃过烫及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隔夜饭及各类烤炸食品。
6. 高危人群定期防癌体检
45-65岁的中老年人、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吸烟嗜酒者、有肿瘤家族史者,均应定期接受内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完这个科普,这热豆腐咱们还是别吃了。小编提醒吃货们,要改掉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好好保护自己娇弱的食道,这样才能吃到更多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