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回来胖十斤”,过完春节,大家议论的焦点又变成了如何减肥。不少人本来就因为胖,导致了脂肪肝,而脂肪肝如果没有好好改善,可能会变肝硬化,但是西医并没有特效药,那怎么办?中医可以帮忙吗?
其实中医里没有脂肪肝这个病名,但中医却可以从病患因为饮食不节制或情志所伤,而引起气血流动不顺畅、湿浊内生、久病生瘀等引起“积聚”,这就是中医所探知的脂肪肝的征状表现。
脂肪肝跟饮食息息相关
不过,即使都是脂肪肝的诊断,中医也会发现患者有不同的症状,并且也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分为各种不同的证型。一般来说,脂肪肝的病位虽在肝,但以脾虚及肾虚为本,而在症状表现上,则有气机郁结、食滞、痰湿、瘀血,以及热寒等不同的症状表现,并因此分为肝火型脂肪肝、胃火型脂肪肝、湿热型脂肪肝,以及痰湿型脂肪肝。
和现代医学一样,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原因,和饮食、肥胖及作息有很大的的关系。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有指出:肝之积,曰肥气。意思就是说,脂肪肝的肥气,是食物膏脂蓄积;而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因为食物经人体代谢吸后,成为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而输布的功能则在于肝脾的正常运化作用,但若饮食过度,膏脂蓄积过多,膏便会形成气血不畅,产生堵塞。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津液周布全身的枢纽,而肝脏则可协调脏腑气机升降出入,及调控气血津液流动,两者功能正常,人的气机调畅、经络通利、气血调和,使水谷精微正常输布。一旦脾失健运,水谷输布失常,膏脂输运不利,便会滞留血中,而肝功能失常,膏脂精华转运代谢失常,郁滞于体内。当肝脾失调,津液调控失调在中医称之为痰饮,而气血运行不畅则形成血瘀,如此则可能形成高血脂症、脂肪肝等症。
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和治疗
不同证型的脂肪肝有不同的征兆。
1.肝火型脂肪肝
这类的患者常有口干口苦、手足心热、心烦等症状,常自觉胸口闷、两边肋骨区域闷痛,患者多以中青年为主,并容易有头痛头晕、睡眠不稳、身体闷热、急躁易怒、舌苔增厚等症状。
治疗:针对肝火型的脂肪肝,一般治疗多会选择柴胡、黄芩、姜半夏、茯苓、栀子等,具有退肝火的中药来调整体质。
2.胃火型脂肪肝
这类患者因恣食辛辣、厚味,或五志过极,化火生热,或外邪化热,犯胃而致胃热过盛,腐熟杀谷、胃气熏蒸,症状包括多食善饥、渴喜冷饮、胃脘疼痛或胃灼热、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病患平时食量大、喜欢吃味道重的东西。
治疗:胃火型脂肪肝患者有经常性便秘、口干口渴的情形,治疗上通常多会选择用大黄、枳实、厚朴、黄芩等中药来改善。
3.湿热型脂肪肝
这类型的脂肪肝病患,脸部容易有青春痘等皮肤症状,主要症状包括腹部易有饱胀感、胃口差、常有恶心、反胃的情形,动不动就容易疲倦,小便常呈现黄色,这是属于中医的湿热体质。
治疗:针对湿热型脂肪肝,治疗方面常用决明子、荷叶、泽泻、茯苓、薏苡仁等具有清湿化热作用的中药来改善。
4.痰湿型脂肪肝
这类患者的外观看来形体肥胖,且极易疲劳,常觉得身体有如千斤重、四肢困倦而嗜睡,且有头重、胸闷,容易有头晕、咳嗽的情形,而且有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针对痰湿体质的脂肪肝,一般治疗会以陈皮、姜半夏、竹茹、茯苓、枳实等中药来改善。
脂肪肝应从运动和生活习惯上来改善
西医认为脂肪肝没有特效药,除非是合并严重的肥胖或是糖尿病等情况,会使用一些降血糖及降血脂等药物配合治疗外,一般都是建议生活及饮食保养法。而中医也是建议必须从生活上来改善。
以合并肥胖的脂肪肝病患来说,通常患者只要减重10%,脂肪肝的状况会改善很多。不过要注意的是减重时蛋白质要摄足,若蛋白质摄取不足,或是体重骤减过多,会造成脂肪过度被肝脏贮积。因此,减重必须要采取健康饮食的方式循序渐进,而适量的节食加上运动,是最好的方式。但若是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营养状况是必要的治疗方式,一般只要戒酒并且调整营养,酒精性脂肪肝也是可以回复的。
清肝茶
材料:绿茶6克、大黄2克。
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这道茶饮具有清热、泻火、通便、消积、去脂的作用,适用于脂肪肝、高血脂、减肥及延缓衰老。因为中医认为茶叶具有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防脂肪肝的作用,而茶叶的咖啡因、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茶多酚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及降低低密度胆固醇的作用,并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大黄也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大黄的泻下有效成分,还能泻热通便、清热除湿,在科学研究中也发现,大黄对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不过,此茶不易过久饮用,如果出现泄泻症状应马上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