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呈现“多样化”,很多人都在追求“精细化”和“口感化”。为了满足对食物口感的追求,人们在口味上下足了功夫。
然而这些却带来了一些饮食健康的问题。如饮食过于油腻、摄入糖分过高或者盐分过高,“血脂增高”、“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数量在逐年上升,最可怕的是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经常会出现一些“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的“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
所以,你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真的好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有关营养摄入的问题。
提到营养补充、营养摄入,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要吃肉!大鱼大肉一定能让我的体质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凡事都讲究适度,吃太多的肉不仅不会对身体有所助益,反之会加重身体机能的负担,引起以下一系列的疾病。
1.结肠癌
爱吃肉也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肉类、动物蛋白和脂肪的超量摄入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心血管疾病
肉类食品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与胆固醇,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异常,人们摄入肉食后,往往在体内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大量沉积于心血管壁上,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诱发冠心病与心绞痛。
3.糖尿病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对约64万名45岁至75岁的日本居民进行了平均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摄入肉类较多的人中,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更高。
4.前列腺癌
吃过多的肉食,尤其是红肉,这些动物脂肪会提高男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而前列腺癌对血中激素水平颇为敏感,所以,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
5.高血脂
很多人喜欢大块吃肉,就会导致血脂异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吃肉太多可直接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通常,肉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应限量进食。
看了上面的这些疾病,小编都觉得很是意外,毕竟在很多人概念中,对于吃肉的危害的概念还仅停留在会发胖上,所以说吃肉真的是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呐。
那么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较为科学合理呢?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2)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1)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2)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3)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5)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1)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2)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3) 优先选择鱼和禽。
(4) 吃鸡蛋不弃蛋黄。
(5)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其次,
还有一种十分有益身体的食物不能忘,
那就是奶制品。
说到奶制品,大家最常喝的是牛奶,但其实奶粉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毕竟冲泡的香味和热气升腾带来的幸福感,真的是液态奶没法比的呢。此外,因为鲜牛奶保质期很短,且需要低温,相较之下,奶粉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好很多,同时也便于携带。
来自于美丽澳洲的澳乐仕乳铁蛋白配方粉,就是您补充营养强健体魄的最佳选择!采用源自澳洲最优质的牧场——澳洲吉普斯兰牧场的优质奶源,这里的奶牛都是自然放养,不吃转基因食物、不打抗生素、激素,确保牛奶的品质。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湿法工艺和现代化生产保证每一滴牛奶的安全。独立袋装,防止奶粉因潮湿而产生结块现象。
14公斤牛奶仅能提炼1克的珍贵乳铁蛋白
广谱抗菌,抗病毒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营养均衡,有效提高免疫力
因此,想要健康幸福好生活,就不能活的太随性,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应当得到重视,学会给自己一些压力,强迫自己规范自身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科学的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家人你都该这么做。